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城市 >

匠人陈昌银的“麻花人生”

来源:人民网 编辑: 时间:2020-09-13
导读: 陈昌银演示制作麻花工艺。黄亚辉摄 吃了十几年陈麻花,终于见到了陈昌银本人。 磁器口古镇里,一张老木长桌,陈昌银和老伴两人,手搓着麻花,大半生都浸在“香、甜、酥、脆”

匠人,陈昌,银,的,“,麻花人生,”,陈昌,银, . 匠人陈昌银的“麻花人生”

陈昌银演示制作麻花工艺。黄亚辉摄

  吃了十几年陈麻花,终于见到了陈昌银本人。

  磁器口古镇里,一张老木长桌,陈昌银和老伴两人,手搓着麻花,大半生都浸在“香、甜、酥、脆”里。

  陈昌银刚做完手术,说话气声大,音量小,可聊起麻花,精神矍铄,他正在给游客们演示,如何搓好一颗麻花。

  从甘肃来旅游的徐大姐来体验陈麻花传统制作技艺。“我做饭几十年,搓个麻花不成问题。”自信满满的徐大姐,一上手就露了怯,搓出的麻花,歪歪扭扭,大小不一,“这和我们那里的麻花不一样,陈麻花小而精,需要技巧,手上要有功夫。”

  眼看大伙掌握不到要领,陈昌银自己动手。从盘子里拿出一条面剂子,抻开从中间对分,右手向上,左手朝下,轻轻一搓,两级反转,上下黏匀,两秒钟不到,一颗麻花“静卧”案板上。

  游客们傻了眼,纷纷说:“太快了,没看清楚,再来一遍。”

  陈昌银笑眯眯的说:“干了大半辈子了,习惯了,慢不下来啦,让我老伴来教你们。”

  按时间来算,陈昌银从小就跟着父辈做麻花、卖麻花;按数量来算,经他手里搓出的麻花,千万个没得跑;按范围来算,天南海北的游客来磁器口,只有带走一两包麻花,才称得上“打卡”。

  “年轻时候辛苦啊。”陈昌银和老伴教完游客,慢悠悠地讲述以前的奋斗岁月。“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发达,有机器、有快递,我们最早连个铺面都没有。”

  早上4点起床,醒了半夜的面刚好达到揉搓成型的程度,搓花、油炸、拌料、晾凉,老伴把麻花装满前后两个竹筐。朝霞里,一根扁担,陈昌银挑着走重庆。

  “陈麻花是走出来的、是叫卖出来的。”陈昌银有自己的“麻花哲学”,“大伙喜欢吃,是我的福气,要对得起这份福气,就要保质保量,面、油、佐料,样样都是最好,价格高不怕,消费者吃得安全、吃得满意就行。”

  “小作坊”生产,已经满足不了食客们的需求,如今的陈麻花,成立了食品有限公司,已经成功注册了“陈昌银”、“陈麻花”、“古镇陈麻花”、“磁器口陈麻花”等100多个商标,“陈昌银”商标被认定为 “重庆市著名商标”,陈昌银商号被认定为“重庆老字号”。

  作为重庆特产品牌,陈麻花覆盖了重庆80%的市场。目前在磁器口700米长的街上有7家线下门店,还有14家线上门店。

  最早的“原味、咸味、冰糖、麻辣”四种口味也进行了升级,核桃、怪味、蜂蜜、巧克力等25种口味悉数上市,只为满足食客那一口酥脆。

  小食品,大用心。陈麻花还通过采购,进行助农、惠农,麻花的原材料,如农产品花椒、辣椒、鸡蛋、大米等,2019年的总额达745.28 万元,有效带动了重庆市农产品的流通。

  同时,推动产业扶贫。公司在南川区神童镇建立重庆市御邦食品有限公司,建立现代化生产流水线两条,特别成立扶贫车间,专门聘用贫困群众,到今年6月底“南川区就业扶贫示范车间”车间共15人,其中有建卡贫困户7人,低保户2人,户均年增收2.16万元。

  送走了一批游客,陈昌银和老伴看着几十年前售卖麻花的照片,感慨:又是一年春夏过,酸甜苦辣尽人生。


责任编辑:

打赏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网友评论:

城市

人民报道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

Copyright © 2020 peoplebaodao All Rights Reserved. 人民报道网 版权所有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电话:010 5728 0464

Top